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M570外觀結構大剖析


輕巧和容易收納攜帶是M570的優點,尤其是那圓滑的線條感;但相對的圓滑造形卻也造成不易由桌面拿起的問題。現在就和我們一起來看看Logitech憑著30年的設計經驗所推出的新一代雷射軌跡球吧。


想不到居然還可以直接塞入小T的蒙面套中













 外觀大剖析 
M570外觀上和羅技火星軌跡球類似,尺寸的高度則和木星軌跡球差不多。但木星高的是40mm的球體,而M570最高位置則是在本體窿起的"中央山脈"。如此一來不但減少了佔用平面的面積,卻仍然能貼合手形,達到絶佳的握感。

但是也因為中央山形的影響,使得本體貼近手腕根部到最遠的按鍵(下一頁)距離約15公分,手掌較小的使用者可能會有腕部懸空的吃力感,畢竟M570真的很圓滑。

另一個圓滑造成的問題就是較難以單手將M570由桌面上抓起,也許犠牲一點在小指位置的造形會實用一點,但保持現在這樣古錐古錐的也不錯。


34mm的滾球限制於球槽內,不易掉出也遮蔽了雷射光暴露的問題,這點可是雷射滑鼠永遠比不上的。雷射的解析度較高,也因此使得這顆34mm的球體減少了大拇指的活動量,卻能一次提供90%的活動距離(鼠標在顯示器由左至右移動距離)。

 內部結構大剖析 (危險動作,請先關閉電源) 
辦公室廉價地毯的毛屑,一般是光學軌跡球造成遲鈍的最大主因,因此相信許多在工作上使用軌跡球的人,都習慣將球體取出來清潔積屑。


M570在取出球體後可以看見雷射模組,因為使用的是不可見光雷射,所以看不到雷射發光。雷射模組週邊有方形凹槽,應該是打算增加防塵蓋保護。但防塵蓋也有可能會造成光學偏差或誤動作的影響,所以也許在設計妥協上取消了防塵蓋以維護其雷射效能,但如此一來要清潔雷射光學頭就必需使用吹氣球或棉花棒等特殊工具了。





在雷射口上方還有一個匪夷所思的孔,可以直接看到裡面的電路板,長久下來可能也會造成積屑問題,雖然對操控上面應不會有所影響,但總給人不太好的印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